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钢)是一家1975年创办的钢铁企业,位于长江之滨的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资料显示,眼下的沙钢,总资产已超过662亿元,是中国最大的电炉钢和优特钢生产基地,具有年产铁1330万吨、钢1580万吨、材1600万吨、不锈钢100万吨的生产能力。2007年,沙钢进入中国钢铁企业前五位,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国际同行业中位居第27位,并以销售收入738亿元、利税109亿元,成为江苏省首家利税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
显然,沙钢(既是企业品牌,又是产品品牌)已成为一个闻名中外的制造品牌。
1.技术创新是沙钢迅速崛起的根本
“十五”以来,沙钢共取得50多项“二次创新”和自主创新成果,开发高新产品100多个,高新产品销售额累计超过500亿元,技术创新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4亿元。
沙钢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如何获得的呢?
一是开展合作创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产学研紧密合作,可以释放出更大的潜能,形成新的先进生产力,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石和动力之源。目前,沙钢与中国钢铁研究总院、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不断开发出实用新技术、新工艺。据统计,“十五”期间沙钢累计投入2.01亿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项,均获得了成功。
二是通过海外引智,进行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为利用世界先进技术,吸纳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1999年起,沙钢就陆续聘请美、法、日、韩等国家的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每年定期来沙钢进行技术指导和举办讲座,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使沙钢的钢中气体控制技术、新产品开发、质量改进等取得了明显进步。在与国外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科研攻关的过程中,沙钢技术人员也及时了解学习到世界钢铁冶金前沿技术,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提高了。
三是确立创新主体,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沙钢于2001年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2002年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并明确了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的创新主体地位。“十五”期间,沙钢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技术中心建设,为理化检测中心配备了各类现代化分析手段;同时选派技术人才到高等院校深造或出国学习考察,引进20多位博士加入沙钢博士后工作站,这些都为“高精”产品研发创造了条件。2007年,沙钢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博士后工作站获得实用专利、发明专利各1项,荣获市级以上科技奖项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四是成立研究院,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2007年2月,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成立,这是江苏省的一个省级重点研发机构。研究院由国际著名工学博士江见俊彦出任院长,另设立了一个技术委员会,由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翁宇庆教授担任主任,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8位教授担任委员,70%以上的研究人员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此外,还设立了包括棒线材研究室在内的7个研究室,并先后投入1.3亿元,引进场发射透射电镜、双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热模拟机、X射线衍射仪、真空感应熔融炉等30余台(套)国际最先进的研发设备,重点进行高附加值新产品开发、冶金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以及绿色制造流程研究。预计在未来3年内,沙钢研究院将形成一个约260人的研发团队,完成20个以上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形成至少50项专利;实现新产品销售额200亿以上,新增利税额65亿以上;降低吨钢可比能耗6%,降低吨钢水耗10%,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超过90%。
2.质量创新奠定了沙钢崛起的基础
一是引进新的质量管理工具和卓越绩效模式。[FS:PAGE]沙钢一直鼓励管理和技术人员学习质量管理知识,先后有6人获得中级质量工程师资格,沙钢的质量管理工作者擅长运用先进的统计技术,分析、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质量问题,收到显著效果;2005年,沙钢邀请韩国专家来厂,对技术、管理骨干和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4期6σ管理方法培训。在韩国专家指导下,6σ管理方法被应用于板坯质量攻关上,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沙钢因此尝到了质量管理创新的甜头;2007、2008年,沙钢又先后邀请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质量协会的专家开展了三期6σ应用工具培训,培训人员涉及全部质量和技术管理人员。
自2003年起,沙钢陆续派出质量管理体系主管人员、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分管领导等,参加了中国质量协会举办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宣贯培训,2008年又邀请专家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培训。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沙钢于2004年、2008年相继获得江苏省质量管理奖。
二是建立管理体系。1995年,沙钢按照ISO9002:1994标准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全国冶金行业首批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之一,之后又进行了5次换版认证。在体系运转方面,沙钢每个产品、每条生产线投产前半年,都按照ISO9000族系列标准要求建立体系并规范运行。例如,沙钢第一条宽厚板生产线于2006年12月投产,2007年3月就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此外,沙钢还于1996年按照ISO10012-1994的要求建立了计量管理体系,对各类测量设备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测量设备的精度,实现了过程控制的标准化;1999年,沙钢按照ISO/EC25的要求建立了实验室管理体系,并通过“江苏省一级实验室”检查,实现了测量和监控的全过程标准化作业;2004年又按照ISO17025:2000要求进行了实验室体系换版,并通过“国家试验室”评审。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计量体系、实验室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夯实了“标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使沙钢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实物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三是持续改进,以用户满意为质量标准。沙钢坚持开展员工质量教育,质量意识、改进意识、创新意识深深扎根于员工的心中,确立了“以质量创名牌,以名牌闯市场,以市场创效益,以科技促质量”的质量文化以及“质量第一、顾客至上、不断改进、精益求精,以更新更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期望”的质量方针。按照“全员、全过程、全企业、全指标”和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四个方面抓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
第一,加强基础管理,建立数字企业。2000年,沙钢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要求,提出了“加强基础管理,建立数字企业”的年目标,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底层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把分布在生产经营各阶段、各时段的信息及时收集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并据此实施领导、控制和决策。与此同时,通过理顺管理流程、规范数据传递,确保信息流畅通,为沙钢在工艺工装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实施数据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第二,细化质量责任制,明确全员质量职责。在沙钢,上至总裁,下至生产操作员工,均有明确的质量管理职责,并通过层层分解,使每一项质量指标均有专人负责,每一个人均有多项质量管理指标挂钩。每月实行对标考核,将质量管理绩效与个人劳动报酬相结合。与此同时,对影响产品质量的20多项指标实行质量否决制,实现了全过程质量控制。
第三,强化检测手段,严把质量检验关。沙钢先后投资上千万元,系统改造了计量测试室和理化检测中心,增加了产品质量检验手段,有效避免了产品检验中的两类风险(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从而提高了质量分析、控制、检验和[FS:PAGE]质量改进能力。在过程质量检验方面,沙钢把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操作规程作为中心环节来抓,大力实施标准化作业,做到5个层次(自检、热检、冷检、库检、仿用户抽检)的检验把关。
第四,以顾客满意为中心,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是沙钢始终如一的质量宗旨,自上世纪90年代初,沙钢就按照标准化要求,全部产品按“标准+α”组织生产,并根据顾客要求,不断完善产品标准体系,让产品在生产之初就贴近顾客的要求。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沙钢注重市场调研并积极与顾客合作,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如2003年与贝卡尔特联合开发的L09D070精品钢帘线钢盘条,仅用了6个月时间就获得了成功并得到顾客认可。对于高附加值产品,沙钢则尽力与顾客建立伙伴关系。如沙钢供应韩国东国制钢公司的船用板坯已达两年之久,该顾客在使用每个批次的产品后,都提供详细的使用分析报告,对于他们反馈的问题,沙钢逐一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方案,以及时改进船用板坯的质量,也巩固了与韩国东国制钢公司的合作关系。
此外,沙钢还通过顾客访问、座谈及发函调查等方式,收集顾客意见,从反馈信息中分析、查找问题,同时不放弃任何一个顾客投诉、顾客抱怨,并实施改进。
3.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绿色沙钢”品牌文化
2004年,沙钢通过了苏州市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被列为“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单位”。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沙钢积极采用先进的焦化干熄焦技术、炼铁TRT发电、煤气/蒸汽回收发电、炼铁水渣制粉、炉渣分选分级分类回用、除尘灰制球/提氧化锌回用、高炉富氧喷煤、一包到底的炼铁/炼钢工艺、转炉“负能”炼钢及全连轧生产技术、连铸坯热装热送技术、蓄热式燃气加热技术、电力除尘、重力除尘等先进的环保节能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物尽可能地在企业内部进行处理消化,大力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实现“三废”资源化,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了五大循环利用圈。循环经济产生的效益对企业效益贡献率达到30%,成为沙钢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沙钢将在已投资30亿元实施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技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实现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00公斤以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降至3.6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7.5%,各类煤气利用率100%,其它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面达标,全面完成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塑造“绿色沙钢”新形象。
4.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品牌营销创新
自成立以来,沙钢已成功实施了四次产品结构调整。1992年在窗框钢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率先引进超高功率电弧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棒材生产线,成功地实现了主导产品由小型钢材转为热轧棒材的调整;1995年在市场引导下,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线材生产线,实现了第二次产品结构调整;2003年顺应市场,提出了“三年再建一个新沙钢”的目标。2005年底,沙钢引入了长流程生产线,建成了板坯、热轧卷板生产线,成功地实现产品结构的第三次调整,实现了生产工艺从短流程向长、短流程相结合转移,主导产品从长材为主向扁平材为主转移,全方位拓展国内外市场;2006年进行的第四次产品结构调整,沙钢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厚板生产线,板材比例进一步提高。
在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沙钢同步实施了“产优钢、出精品”战略,从原辅材料入厂到成品出厂的各个环节,抓好物流、信息流等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盘条、板材产品不断有“精品”产出,高科技、高附加值“双高”产品比例达68%以上。[FS:PAGE]
如今的沙钢,已初步形成产品结构多元化、品种多样、质量优良、富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企业,产品遍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各国。
5.完善服务体系,提高顾客满意度
开展“满意在沙钢”活动。立足于提高服务质量,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做到“五个一样”,即“新老客户一个样,批量大小一个样,成交不成交一个样,自销产品和来料加工一个样,有人来提货与无人来提货一个样”。
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体系。近年来,沙钢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办事处,把销售仓库“搬到”了顾客身边,为顾客的采购与运输提供了方便,有利于顾客实现零库存,向顾客传递的服务理念从“要好钢到沙钢”转变为“要好钢找沙钢”;2005年,为减少顾客盘条产品的库存时间和库存量,沙钢开展了缩短盘条产品时效期专项研究,并成功缩短时效期5-7天,为顾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此外,沙钢还采取多种措施,如设置了产品使用和选购导向书、简化售中手续、帮助顾客实施产品运输和贮存中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技术服务以及快速响应顾客抱怨与投诉等,有效提高了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质量。为此,沙钢服务赢得了全国用户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双十佳企业称号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
经过多年努力,沙钢的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沙钢”优质盘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起,“沙钢”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8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组织评价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沙钢”以95.6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67位、江苏省价值品牌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