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质检动态
泰州市质检院教授工作室-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团队成果发布
成果发布

图片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只有使最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形成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为强化科研与生产的链接,不断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2024年,泰州市质检院创新打造“知名教授泰州工作室”,定期发布新产品、新工艺,同时面向企业征集产品研发、方法开发、工艺优化等需求,增强生物医药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项目编号:01

复杂工况条件下的金属

材料长效防护技术

成果简介

材料在环境中的老化是必然现象,本技术主要针对海洋环境、中东原油环境、高温环境等复杂工况条件下材料使用过程中的腐蚀失效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和产品,降低材料的老化速度,达到长效使用的目的。例如海洋环境中的长效防护涂层技术,目前的盐雾试验超过4000h,耐候性超过4500h,可以应用于海洋环境中的各种装备、电网、风电、船舶、集装箱、钢结构等领域。本技术目前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防发明专利1项。

项目编号:02

熔模精密铸造及全流程绿色

智能产线关键技术与应用

成果简介

研发了高精度自动射蜡组树一体化工艺与设备,实现蜡树模头平面度≤0.5mm,蜡坯平行面与模头平面的夹角精度±2.0°,蜡坯定位高度精度±1.5mm,蜡坯定位间距精度±1.0mm。研制了高效率多工位柔性自动制壳、智能化连续焙烧浇注冷却等一体化工艺与设备,实现了多品种多型号产品的并行生产,人均生产效率提高50%,吨产品生产能耗下降30%。在废旧矿山改造与再利用的基础上,围绕绿色生态工厂创新性实现了烟气余热回收与制冷等综合利用,实现了全流程绿色制造,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3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1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3项,发表科技论文4篇。

项目编号:03

高强度耐蚀双金属

复合材料及其产品

成果简介

在技术性能指标方面,复合材料的冶金结合强度≥160MPa,复合螺纹钢强度等级达到HRB500标准等级,复合螺栓强度等级≥8.8级,耐盐雾腐蚀试验≥336h。上述复合管、复合螺纹钢、复合螺栓等新复合材料技术延伸产品均已申报发明专利并取得申请号,并处于产业化前期阶段,目前已经拥有1.14万平米的中试车间,专门用于上述新技术产品的中试和小批量生产。由于海洋建筑和装备、石油化工、军工装备、交通、电力等领域均对上述新技术产品存在巨大需求,因此高强度耐蚀双金属复合材料及其产品的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高强度耐蚀双金属复合材料及其产品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军工装备、交通、电力以及海洋及地下工程建筑(包括地铁工程、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礁)等领域。


教授简介

      丁毅教授,男,博士,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所长,从事层状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测试分析、腐蚀与防护、化工设备失效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06年以来主要致力于双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目前已成功开发出高强度耐海水腐蚀混凝土复合筋材、耐大气腐蚀复合型钢、高强度耐蚀复合管、复合螺栓及复合弹簧等新产品。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纵向和企业横向项目约50余项,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或指导研究生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

     朱承飞教授,男,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前沿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及科研情况:电化学、能源材料、金属材料、金属腐蚀与防护。课题组长期以来利用电化学技术开展锂离子电池、钠电池、SOFC的电极材料的制备研究和各种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阴极保护、涂层及缓蚀剂的防护技术研究。主持国家02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基金、江苏省科技型企业创新项目、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承担2012年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同时承担了扬子石化等企业开发项目50余项。先后在《Electrochimica Acta》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2篇(SCI收录15篇、Ei收录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9项)、授权国防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联系人

施文彦

联系电话

18115978718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